昨晚,无意间看到深圳一线现场,报道东升实验学校几个男生的暴力事件,其中一个孩子的脾脏被摘除,造成终身痛苦,躺在病床上,一天的医药费就要一万多元,看着让人心疼。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,我尤其痛心难耐,思绪翻飞。人之初,性本善。小小年纪,本该天真无邪,为何一身戾气?孩子的暴力行为,从哪儿来?“我”有无助其一臂之力?
从心理学的角度看,孩童世界是成人世界的“镜像”,孩子的暴力倾向是现实世界的“投影”,映射出整个社会的“病灶”。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,除直接的鼓励和惩罚之外,行为的塑造还有一种重要的方式,即可以通过简单地观察、模仿他人的行为而形成。那么,作为老师,我是不是有时也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,他们会不会模仿呢?这样,我们无形中就扮演了校园暴力的“帮凶”。慎之,慎之,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,当老师一定要谨慎。我在心里告诫自己。
同样,孩子是家庭的“信号灯”,如果家庭教育习惯于诉诸暴力,容易导致孩子积蓄压抑、逆反、对抗的情绪,形成“攻击性人格”,动辄欺凌弱小,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。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的施暴者,触目惊心的校园暴力事件,令人目不眦裂。让我们警醒……